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贯彻落实国家双创工作部署,省委十一次党代会工作部署,进一步聚焦为党育人功能,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服务高质量发展,引导和激励大学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、深刻的社会观察,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,激发创新精神,培育创业意识,提升创新创业能力,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,共青团河南省委、河南省教育厅、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、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、河南省学生联合会决定举办2022年“挑战杯”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组织机构
主办单位:共青团河南省委、河南省教育厅、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、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、河南省学生联合会
二、赛事安排
1.竞赛分组。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发展理念,设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、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、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、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五个组别,具体划分详见章程(附件)。
2.竞赛对象。面向普通高校学生和职业院校学生分别进行竞赛评选。
3.赛程安排。大赛设校级初赛、省级复赛和省级决赛。
校级初赛(2022年5月底前)。由各校组织,广泛发动学生参与,遴选参加省级复赛项目。校赛参赛项目需在赛事官方平台统一填报。
省级复赛(2022年6月18日前)。由省赛组委会举办。各校按照省级复赛分配名额遴选参加省级复赛的项目并于5月31日前通过赛事官方平台完成项目审批申报。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依据各校在校学生数量,分配省级复赛名额。在校生2万人以下的院校,每个组别最多报3个项目;2万到3万人的院校,每个组别最多报6个项目;3万人以上的院校,每个组别最多报9个项目。各校可视本校实际情况,自行调剂5个组别的申报项目数量(每个组别不少于一个·项目),但不得超过本校应报项目总数。大赛秘书处负责对各校申报省级复赛的项目进行审核,符合参赛条件的作品,由省级评审委员会组织分组评议,遴选出参加省级决赛的项目。
省级决赛(2022年6月25日前)。由省赛组委会举办。省级复赛晋级项目进入省级决赛。省级决赛将产生参加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项目。
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,省级复赛、决赛将主要以线上为主的方式进行(具体方式另行通知)。
4.评审要点。突出实践导向,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,更加注重考察学生了解社会现状、关注社会民生、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、能力和水平。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、实践过程、创新意义、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。
5.奖项设置。本届省赛设项目特等奖、金奖、银奖、铜奖,由省级决赛统一评定。设学校集体奖(挑战杯、优胜杯),按所推报项目获奖名次赋分,核算总分后评定。根据组织情况,设省赛优秀组织奖(与挑战杯、优胜杯不重合),综合学校组织动员情况,获奖情况、线上活动组织参与等情况评定。
6.竞赛平台。校级初赛、省级复赛和省级决赛统一使用团中央开发的赛事平台,实现参赛报名、在线评审、视频答辩、展示交流等功能。省赛有关资讯将在团省委青年发展部微信公众号“河南青年发展汇”发布。
三、活动安排
为进一步增强竞赛的群众性、交流性,扩大赛事覆盖面和参与度,国赛省赛联动,积极组织参与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举办期间开展的系列活动。
1.挑战杯·实践云接力。面向参赛学生广泛征集在项目准备过程中进企业、进农村、进社区的实践经历,通过点亮地图的方式,展现广大学生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、用创新创业实践投身强国伟业的青春风采。
2.挑战杯·名师大讲堂。邀请行业领军人物、社会知名人士、业界知名学者等,以主题团课、TED演讲等多种形式举办名师大讲堂,面向全国大学生线上直播。
3.挑战杯·青年学习汇。引导参赛学生跨学校、跨地域组建线上学习小组,结合各自项目,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、建团100周年等开展讨论,增强参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。
4.挑战杯·职场体验营。组织参赛学生走进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、知名企业,通过创业介绍、员工分享、实际体验等,让学生在一线感知社会、了解企业。
5.挑战杯·导师会客厅。邀请企业家、投资人、孵化机构代表等,组成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导师团,通过线上线下联动,实现导师与项目的结对指导和长期跟踪。
6.挑战杯·资源对接会。邀请创业服务机构、投资机构、孵化器、园区等入驻大赛平台,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,为有需要的项目提供服务支持。
四、工作要求
1.聚焦主责主业,提高政治站位。各学校要紧密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设计开展活动,以“喜迎二十大、永远跟党走、奋进新征程”主题教育实践为统揽,以创新创业领域的河南实践为主线,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,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关心社会和民生,扎根基层,锻炼成才。
2.突出实践育人,助力创新创业。各学校要秉持大赛初心本源,准确把握大赛的功能定位,更加注重实践导向,更加注重资源下沉,更加注重将“结果导向”转变为“过程导向”,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创新意识、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。
3.广泛宣传发动,继续扩大覆盖。要切实转变工作理念,更加注重校赛组织和发动,通过有效手段吸引和鼓励更多项目团队参与进来,为广大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。
4.探索赛事转型,确保公平公正。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契机,用好赛事线上平台,推动大赛的数字化转型,加强线上应用和技术优化,精简流程和形式性内容,进一步推动赛事提质增效。要把准公平公正的赛事生命线,通过精细化组织和专业化评审确保省赛优秀项目的质量。